灌丛

更新时间:2022-08-25 13:30

灌丛是指以灌木占优势的植被类型。建群种多为中生、簇生的灌木生活型。群落高度通常小于5m,郁闭度多为0.3~0.4。在气候过于干燥或寒冷、森林难于生长的地方,常有灌丛分布。

概念

灌丛是指以灌木占优势的植被类型。建群种多为中生、簇生的灌木生活型。群落高度通常小于5m,郁闭度多为0.3~0.4。在气候过于干燥或寒冷、森林难于生长的地方,常有灌丛分布。灌丛包括原生性的类型和在人为因素或其它因素影响下较长期存在的相对稳定的次生植被。

特点

灌丛的植株多干、簇生,无明显主干,高度一般在5米以下,覆盖度30%以上,具有比较郁闭的值被层,组成成分多为中旱生植物。由高大灌木组成的灌丛,称为“灌木林”。灌木的生态适应性很广,在条件比较严酷、一般乔木难以生存的地方仍能生长。因此,灌丛的分布比较普遍。

灌丛组成种类众多,生活型多样,类型复杂。从热带到温带,自低地至高山均有分布,适宜性很广,有阔叶的、针叶的、落叶的、常绿的、耐寒的、喜热的、耐旱的、适盐的、喜酸的等。

分类及分布

灌丛通常可划分为常绿针叶灌丛、常绿阔叶灌丛、落叶阔叶灌丛、草灌丛等不同的植被型。我国的灌丛类型及其分布状况如下:

⑴原生灌丛:由原生裸地发生的灌丛。可分为:①寒带和高山、亚高山带高寒灌丛,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山地和西北、西南地区的高山、亚高山带森林上限,它能适应低温、大风、干燥和长期积雪的高寒气候,常与高寒草甸构成亚高山灌丛草甸带。生态适应方式不同,叶型和植株形态也各异。常见的有常绿革质灌丛,如东北和西南高山、亚高山带的杜鹃属灌丛,西南、西北山地的柳属金露梅属灌丛等;常绿针叶、鳞叶垫丛,如圆柏属、刺柏属灌丛。这些灌丛都是垂直带上的稳定的顶极群落。②早生灌丛,分布于西北干旱区,在荒漠地区沿河流分布,或分布在地下水位高的地段,建群种梭梭属白刺属铃铛刺属等。

⑵次生灌丛:森林植被破坏后发生的次生演替的中间类型,在不再继续遭受破坏的前提下,经一定的时间有可能恢复成原来的森林类型。我国次生灌丛类型多样。东北地区主要有:胡枝子属榛属柳属灌丛;华北、西北地区;锦鸡儿荆条胡枝子山杏等组成的灌丛;西南地区:硬叶栎类形成的灌丛;亚热带山地丘陵:常绿栎类、冬青桃金娘等组成的常绿灌丛;热带地区:露兜树仙人掌等组成的灌丛。

灌丛的演替

灌丛分布广,面积大,类型多,且灌丛植被的分布区域和类型特点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人为干扰的强度和小环境的质量。一般来说,灌丛大都是在乔木林长期遭受反复破坏的情况下形成的。如果封山育林,一般灌丛群落将会逐渐向森林方向发展,且可以逐步演变成为不同类型的乔木林。

草丛是森林或灌丛连年不断遭受砍伐后形成,如果停止人类活动的干扰,进行封山育林,它将通过灌丛阶段向乔木林的方向演变。不论是灌丛还是草丛,它们都是分布在森林区的次生植被类型,如果进行人工造林,就会加速它们向乔木林演变的进程,只要掌握适时栽植的规律,勿需灌溉就可以得到较高的成活率。但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考虑,要林、草协调发展,因地制宜,既需扩大森林面积,最大限量地满足林业建设的需求,又需加强草地建设,满足城市草业建设的需求。

草丛是森林或灌丛连年不断遭受砍伐后形成,如果停止人类活动的干扰,进行封山育林,它将通过灌丛阶段向乔木林的方向演变。不论是灌丛还是草丛,它们都是分布在森林区的次生植被类型,如果进行人工造林,就会加速它们向乔木林演变的进程,只要掌握适时栽植的规律,勿需灌溉就可以得到较高的成活率。但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考虑,要林、草协调发展,因地制宜,既需扩大森林面积,最大限量地满足林业建设的需求,又需加强草地建设,满足城市草业建设的需求。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