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人民政府

更新时间:2024-09-02 13:01

贵州省人民政府(The People’s Government of Guizhou Province),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贵州省的国家行政机关,是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对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负责并报告工作,在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负责并报告工作,依法行使行政职权。

贵州概况

贵州省简称“”或贵”,位于中国西南的东南部,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毗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北接四川和重庆,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民族众多、资源富集、发展潜力巨大的省份。全省东西长约595千米,南北相距约509千米,总面积为176167平方千米,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 8%。

地理环境独特。贵州位于云贵高原,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境内山脉众多,重峦叠峰,绵延纵横。北部有大娄山,自西向东北斜贯北境,川渝黔要隘娄山关高1444米;中南部苗岭横亘,主峰雷公山高2178米;东北境有武陵山,由蜿蜒人黔,主峰梵净山高2572米;西部高耸乌蒙山,属此山脉的赫章县珠市乡韭菜坪海拔2900.6米,为贵州境内最高点。而黔东南州的黎平县地坪镇水口河出省界处,海拔147.8米,为境内最低点。贵州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出露)面积109084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境内岩溶分布范围广泛,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异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

贵州土壤面积共159100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0.4%,土壤的地带性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黄壤地带。中部及东部广大地区为湿润性常绿阔叶林带,以黄壤为主;西南部为偏干性常绿阔叶林带,以红壤为主;西北部为具北亚热成分的常绿阔叶林带,多为黄棕壤。此外,还有受母岩制约的石灰土和紫色土、粗骨土、水稻土、棕壤、潮土、泥炭土沼泽土.石炭石质土、山地草甸土、红黏土、新积土等土类。对于农业生产而言,贵州土壤资源数量明显不足,可用于农、林、牧业的土壤仅占全省总面积的83.7%。

气候舒适宜人。贵州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区,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雨热同季等特点。全省年平均气温在15°C左右,通常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3°C-6°C,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2°C-25°C,为典型夏凉地区。降水较多,雨季明显,阴天多,日照少,境内各地阴天日数一般超过150天,常年相对湿度在70%以上。受大气环流及地形等影响,贵州气候呈多样性,“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另外,气候不稳定,灾害性天气种类较多,干旱、秋风、凌冻、冰雹等频度大,对农业生产有一定影响。

植被丰厚多样。贵州植被具有明显的亚热带性质,组成种类繁多,区系成分复杂。全省维管束植物(不含苔藓植物)共有269科、1655属、6255种(变种)。植物区系以热带及亚热带性质的地理成分占明显优势,如泛热带分布、热带亚洲分布、旧世界热带分布等地理成分占较大比重,温带性质的地理成分也不同程度存在。此外,还有较多的中国特有成分,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贵州植被类型多样,既有中国亚热带型的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又有近热带性质的沟谷季雨林、山地季雨林;既有寒温性亚高山针叶林,又有暖性同地针叶林;既有大面积次生的落叶阔叶林,又有分布极为局限的珍贵落叶林。植被在空间分布上又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从而使各种植被类型在地理分布上相互重叠、错综,各种植被类型组合变得复杂多样。

河流数量众多。贵州河流处于长江珠江两大水系_上游交错地带,有69个县属长江防护林保护区范围,是长江、珠江上游地区重要生态屏障。全省水系顺地势由西部、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分流。苗岭是长江和珠江两流域的分水岭,以北属长江流域,流域面积115747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5.7%,主要河流有:乌江赤水河清水江、洪州河、㵲阳河、锦江松桃河、松坎河牛栏江、横江等;苗岭以南属珠江流域,流域面积60420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4.3%,主要河流有: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都柳江、打狗河等。贵州河流数量较多,处处川流不息,长度在10千米以上的河流有984条。贵州河流的山区性特征明显,大多河流上游河谷开阔,水流平缓,水量小;中游河谷束放相间,水流湍急;下游河谷深切狭窄,水量大,水力资源丰富。由于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形地貌,使贵州的气候和生态条件复杂多样,立体农业特征明显,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区域性较强,适宜于进行农业的整体综合开发,适宜于发展特色农业。

贵州是古生物的发源地之一,地层中蕴藏着各个时代丰富的古生物化石,被誉为“了解和研究地球生命发展演化史的宝库”。“贵州始杯海绵”化石的发现,将地球生命起源向前推到了距今6亿年前。“贵州中华瓣甲鱼”、“贵州中华真颚鱼”等古生物化石的出土,显示了距今4亿至1亿年的生命演化。

尤其是“胡氏贵州龙”“海百合”、“黔鱼龙”生物化石的发现,将贵州推上了世界三叠纪古生物王国的宝座。新生代以来的哺乳动物化石更是遍及全省各地。

贵州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和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距今五六十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片土地上栖息繁衍,现已发现黔西观音洞、盘县大洞等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40多处。观音洞对研究中国旧石器时代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被正式命名为“观音洞文化”。大量出土的石器、陶器、青铜器、铁器等文物还表明,贵州具有悠久的开发历史。

春秋以前,贵州黔东北地区属于荆楚,其余地区泛称南蛮

战国、秦汉时期夜郎国崛起于中国西南部,贵州成为夜郎的中心。

宋代,“贵州”作为地名始见于文献

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设置贵州布政使司,贵州正式建立行省。

抗战时期,贵州成为支持全国的大后方,大量机关、工厂、学校内迁,对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1949年11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五兵团解放贵阳,贵州的历史从此翻开新的一页。

历史沿革

1949年12月正式成立。

1955年2月改为贵州省人民委员会。

1967年12月成立贵州省革命委员会。

1980年1月,贵州省革命委员会撤销,恢复设立贵州省人民政府。

2018年10月,《贵州省机构改革方案》得到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实施。

2018年10月29日,中共贵州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贵州省省级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机构改革后,共设置党政机构60个。其中,党委机构17个(纪检监察机关1个,工作机关12个,工作机关管理的机关4个);设置政府机构43个(省政府办公厅和组成部门24个,直属特设机构1个,直属机构13个,部门管理机构5个)。

主要职责

(一)协助省政府领导同志了解掌握全省工作情况,根据省政府领导同志的指示,对省政府的重要工作部署进行调查研究和综合协调。

(二)负责省政府会议和省政府领导同志重要活动的组织安排,协助省政府领导同志组织实施会议决定事项。

(三)负责组织起草或审核以省政府、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发布的公文,指导全省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

(四)审核省政府各部门和各市政府请示、报告省政府的事项,提出办理意见,报省政府领导同志审批,办理国务院和国家各部委及各方面的来文来电。

(五)督促检查省政府各部门和各市政府对省政府工作部署、会议决定事项及省政府领导同志指示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及时向省政府领导同志报告。

(六)负责全国和省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督查和信息反馈,负责与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日常工作联系。

(七)负责省政府总值班,协助省政府领导同志做好需由省政府组织处理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八)负责或参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家机关各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领导以及重要外宾来我省视察、参观、考察的活动安排和接待工作。

(九)负责省政府系统电子政务建设的规划、组织建设和管理,指导省政府系统的信息工作,指导、监督全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十)联络新闻单位,对省政府有关工作进行宣传报道。

(十一)负责省政府参事参政议政和文史馆员收集、撰写文史资料的组织、服务工作。

(十二)办理省政府领导同志交办的其他事项。

现任领导

省长

李炳军:中共第二十届中央委员、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省政府党组书记

副省长

吴强(侗族):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贵州省委常委,副省长,省政府党组副书记,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董家禄: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

蔡朝林: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

贾利军: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省公安厅党委书记、厅长

张敬平: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

罗强(苗族):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杨同光: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九三学社中央常委、贵州省委主委

秘书长

魏树旺:贵州省人民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省政府办公厅党组书记

政府部门

行政区划

贵州省共有9个市、州(其中:6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88个县、市、区、特区(其中:9个县级市、51县、11自治县、1特区、16个区);1381个乡、镇、街道(其中:837、124乡、193民族乡、227个街道)。

历届省长

地理位置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