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伊士港战役

更新时间:2024-01-27 08:21

1541年4月27日,大航海家达伽玛之子埃斯特沃-达-伽马率领葡萄牙舰队突袭奥斯曼帝国控制下的苏伊士港,试图将其攻占,因奥斯曼人防备森严,被迫撤退。

通向东方世界的口岸

早在16世纪的最初20年里,红海就成为葡萄牙埃及马穆鲁克王朝的交锋战场。因为有大批嗷嗷待哺的地中海商人存在,埃及当局就需要通过自己的东部海岸,不断获取足量的东方高净值商品。为此,他们不惜定期花钱维持对麦加亚丁阿拉伯西部港口的控制,也必须支持索马里的阿朱兰苏丹国盟友,甚至是远在坎贝湾以北的古吉拉特印度人。葡萄牙舰队则努力控制那些散布在肯尼亚莫桑比克阿曼沿岸的港口,以便在外线实施劫掠与封锁。

此时,开罗的埃及苏丹才意识到,本国实在是缺乏一个面向东方世界的可靠基地。这是由于印度洋水域长期缺乏有威胁性的势力,让任何埃及政权都不需要在红海建立强大的海军保障体系。直到近代世界的不期而至,才迫使他们立刻做出本能反应。

于是,原本已鲜有人问津的苏伊士港,便成为他们的不二首选。不仅因为这样的选择有史可依,还在于港口本身的位置距离地中海不远,便于获得那些欧洲盟友提供的技术支持。前者主要是由于苏伊士在公元前就是一个重要口岸,是多个帝国都不断经营维持的东方贸易起点。即便在穆斯林阿拉伯人的征服过后,还时断时续地被继续使用了约5个世纪。最后才由于古代运河废弃和沙漠部族袭击而遭放弃。后者则是因为中世纪埃及海军技术欠佳,经常需要靠意大利人提供全套设备。再算上专业人员的调度问题,自然是安排在距离首都不远的区域更加合适。

1507年,首批6000人的埃及军队抵达西奈半岛,开启了苏伊士港的慢慢复兴之路。除必要的港口设施外,他们还将军械组装厂与岸防堡垒等配置都搬运到当地。即便马穆鲁克王朝在10年后被奥斯曼帝国攻灭,新来者还是保留和继承了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初具规模的印度洋海军力量。因此,在土耳其舰队在普雷韦扎海战大胜基督教联军的1538年,另一支偏师也从苏伊士被派往印度。尽管没能攻下第乌岛堡垒,却还是给果阿葡属印度总督以巨大震撼(第二次第乌战役)。

雄心勃勃的名将之子

1540年,驻扎在印度的葡萄牙人下定决心,要对红海水域的穆斯林舰队进行全面清扫。由于他们在几十年来的不断努力,印度水域的所有敌对势力在那个阶段也出现了青黄不接现象。唯有不断从苏伊士港起航的奥斯曼人,还经常对东方水域发起不间断袭击。但因为此举的航行距离过于遥远,所以对采取何种打击方式的讨论一直都悬而未决。

此时,刚刚就任印度区总督的埃斯特沃-达-伽马,开始不断鼓动自己的要重拳出击方案。由于自己是大航海家瓦斯科·达·伽马的儿子,所以希望用一次伟大胜利来树立个人功绩。正因如此,他极力反对那些要求只使用小型船只的冒险建议,认为只有大兵压境才能确保成功几率。由于有不少船长和士兵都期望能在麦加搜罗到更多战利品,所以纷纷请缨出战,让这次大胆的行动得以很快成行。

当年12月31日,雄心勃勃的埃斯特沃率领全军从果阿出发。为了能顺利将位于远方的苏伊士港摧毁,他给自己调拨了2000名贵族骑士和普通士兵,以及超过3000人的印度海员与水手。舰队主力包括9艘新式的盖伦帆船、1艘中型卡拉维尔船和2艘加莱桨帆战舰。由于需要在漫长的海岸上攻击大量目标,他们手中还有多达68艘的各类中小型桨帆船。倘若主力舰遭遇无风窘境,她们也能靠数量予以拖拽。最后还有2艘老式的卡瑞克帆船,专门被腾出空间来运载补给。虽然由于冬季的风暴袭击,有1艘主力舰在出航不久后沉没,但余下部分还是顺利的在来年初进入红海。

1541年2月,葡萄牙舰队抵达当代的厄立特里亚海岸,并在当地的主要港口马萨瓦停泊。按照原定计划,他们将在那里完成大战前的全部准备工作。包括让进行过长距离航行的士兵上岸休整、补充淡水等重要补给,还必须将一些原本由全装帆船运输的火炮安装到桨帆船上。随军抵达的绘图专家,也忙于整理自己沿途记录的航道和水文气候,以便为后来者提供精确指南。然而,最重要的天气情况却始终在与他们作对。持续时间达两周的北风,让大型帆船的深入变得危险重重。

孤军犯险

由于意识到自己很难开入红海,大部分葡萄牙船长开始抱怨埃斯特沃。后者也因自己的方案出现重大纰漏,无力阻拦他人去另谋出路。结果,包括2艘大型桨帆船在内的主力舰都选择提早撤离,只留下数量极少的残余继续着进攻方案。

此时,继续待在马萨瓦的部队就只剩下中小桨帆船和1000名陆战队成员。他们计划沿非洲海岸继续北上,并且对位于当代苏丹境内的萨瓦金港展开突袭。虽然从军事角度来看,这样的细枝末节并无任何必要。但岛屿城市的富庶,还是能为最忠心的部下提供额外军饷。当地人也提早得到了遇袭警报,所以带着几乎全部的财产转移到大陆避难。埃斯特沃则不依不饶地率军登陆,同大量的土著和土耳其雇佣兵交战,才勉强拿到更多赎金。但价值不菲的战利品也让所有小型船只都必须超载航行,更没可能去顶着北风前行。

迫于无奈,埃斯特沃只能再对部下进行分流。不愿再去苏伊士冒险的成员,可以提早返回马萨瓦待命,主帅自己则继续率领15艘小船和250名士兵前进。幸好有许多贵族子弟出于封建效忠传统,不愿在半道上丢下自己的指挥官,才主动和余下战舰上的士兵对调。但他们依然在中途攻击了其他港口,忙里偷闲地将穆斯林商船全部焚毁。

到这年的4月15日,葡萄牙人开始接近目标,并且提前在具有宗教纪念意义的西奈山附近登陆。由于袭击来得太过突然,本地的阿拉伯守军还来不及关闭城门,就被埃斯特沃的部下给冲了进去。这次,是城中的科普特基督教神父出来求情,使得入侵者没有进行杀戮或劫掠活动。相反,他们还进行了让当时其他欧洲国家都无法想象的事情。全体成员列队去往修道院,在全世界最大穆斯林强权的腹地完成册封仪式,让所有自愿跟来的贵族都升格为骑士。五天后,继续北上冒险之旅的他们,终于在海上望见了苏伊士港城堡。埃斯特沃还特意在相当距离外停留,派2名自愿者驾驶小船去抵近摸索情况。只是由于天黑和初来乍的关系,这些侦查的效果都非常有限。

无果而终

1541年4月27日,15艘仅配有较弱火力的葡萄牙小船抵达苏伊士。尽管这座港口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却长期笼罩在指令式的帝国官办模式之下。因此,在先后成为埃及和土耳其的印度洋舰队基地后,本地非军事化人口依然维持在可怜的30-40座简陋小屋水准。但对于守卫者而言,这样纯粹的堡垒化阵地恰恰更利于他们发挥。

上午10点左右,第一批由8艘小型桨帆船组成的编队开始行动。他们将作为全军的先锋力量,进攻40艘停靠在苏伊士港岸边的土耳其战舰。尽管双方的船只样式都源自地中海风格,但葡萄牙人的驳船通常只配备6对划桨,而奥斯曼人的大型版本则至少拥有25对划桨。若非前者处于不对称的突袭状态,那么将很容易沦为对方轻松反杀的对象。在它们的身后,还有7艘船组成的第二批部队。其中只有埃斯特沃本人的旗舰是配有20对桨的加利奥特快船,其他成员则与先前的同伴们无异。

然而,苏伊士港的守军对此还是早有布置。事实上,在葡萄牙舰船离开印度的一周之前,已经有古吉拉特印度人派船只将战争警告传递到红海各地。加之埃斯特沃曾在途中在三座港口滞留,自然让奥斯曼方面确信有敌军降临。当年由马穆鲁克留下的堡垒,如今已成为他们封锁海港水域的大型炮台。由大型铁弹溅起的水柱,很快就将靠近沙滩的葡萄牙小船笼罩起来。此外,还有约2000人的骑兵出现于岸边,似乎就来自帝国征召的阿拉伯沙漠部族。看样子也是有备而来,随时准备将分头上岸的基督徒们一网打尽。

尽管如此,葡萄牙人还是用装载舰艏的小口径武器给予回应。但在靠火力优势驱散了阿拉伯骑兵后,继而再度被完成填装的海防火力所覆盖。由于已更加靠近海岸,能参与还击的火炮数量也随之上升,为势单力薄的登陆者们带去巨大压力。几位船长考虑再三,还是决定先调头离开这片危险区域。

原本应出现于身后的二线部队,此时也没有按部就班地替补上去。他们在埃斯特沃的率领下,正尝试从边上的一个入口进到苏伊士内港。随即又有9艘欧式的大帆船出现于众人面前,成为急需摧毁的重大目标。但因为不知道具体的航道位置,那艘最大的加利奥特快船竟突然在关键位置上搁浅。虽然船员们很快靠丢弃载重等方式,让舰体重新漂浮起来,却同样挡不住这一侧的岸炮火力还击。心高气傲的指挥官在此刻也没有犹豫,向所有下属传达了远离危险的指令。或许他自已经明白,先前的拖沓让整场行动都失去了赖以为生的突然性。

后续

5月22日,所有参与苏伊士港之战的葡萄牙舰船都安全返回马萨瓦。由任务失败所造成的沮丧,立即让大部分人心生去意。不过,来自潜在盟友埃塞俄比亚的求救呼吁,还是让出师不利的总督看到了更多可能。稍后,一支数百人的雇佣军在舰队撤离前被留了下来。他们将随带路使者一同进入内地山区,去帮助基督徒兄弟们抵抗奥斯曼-索马里联军的进攻。这也是葡萄牙尝试全面掌控红海的战略巅峰。

对于获得胜利的奥斯曼人来说,军事战术层面的轻微损失,也抵不过腹地遇袭所带来的深层次震撼。如日中天的苏莱曼苏丹,至此将继续保持对印度洋战场的投入,将他们与基督教世界的第二战场持续到自己死后很多年。

虽然所有的宏大计划都没能实现,但埃斯特沃-达-伽马的蜻蜓点水式袭击,也将成为数百年内的绝唱。一直到18世纪末的拿破仑进攻埃及,苏伊士当地才会迎来第二批尝试攻占自己的欧洲士兵。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