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田

更新时间:2024-04-29 10:31

李文田(1834-1895年)字畲光、仲约,号芍农、若农,广东广州府顺德县(今佛山市顺德区)均安上村人,广府名人。清代著名的蒙古史专家和碑学名家。

人物生平

李文田(1834-1895)字畲光,号芍农、若农,广东广州府顺德县均安上村人。李文田自幼随同在佛山经商的父亲生活,读书聪明颖悟,自小有“神童”之称。14岁时,李文田父亲去世,家境困难,幸赖当时任教的南海何铁桥老先生照爱惜人才,一力挽留并给予资助,使其得以修完学业。

刑部的梁九图见他气度不凡,便招他到家里与儿子僧宝共学。文田专心研读,学识大增。18岁参加县试,名列第一,送进县学。第二年由于品学兼优食廪。咸丰五年(1855年)乡试,考中举人。咸丰六年补行。咸丰九年中进士。殿试获一甲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三年后,文田请假回乡省亲。同治三年(1864年)回京任职。时两宫太后垂帘听政,爱其才,是年八月,命在南书房行走。十一月,充实录馆纂修。十二月,署日讲起居注官。同治五年(1866年)参加大考,获翰林院詹事二等第六名。同治六年(1867年)京官考核名列一等,被吏部记名入道台、知府名册里,仍留在宫内使用。五月,充四川乡试副考官。

同治八年(1869年)十月,迁翰林院侍讲。翌年六月,充浙江乡试副考官。八月,提督江西学政。同治十年(1871年)十二月,擢翰林院侍讲学士。同治十二年(1873年),转侍读学士。

同治十三年(1874年),慈禧太后拟重修圆明园,他上疏竭力阻谏,继而又弹劾皇亲、太学士瑞麟贪污舞弊。同年八月,李文田辞官南归奉母,在籍10年。期间,在县内主管惠济义仓并担任凤山、应元两间书院的主讲。

光绪三年至五年(1877~1879年),北江水患,清远石角围溃决。他受两广总督刘坤一委托,主修清远石角、三水大塘两大堤围。又修建三水莘田围,故当地人将莘田围称为“莘田探花围”。

光绪八年(1882年),法越战争爆发,他与龙元僖、苏廷魁奉旨督办广东团练,规划有方,受到总督张之洞和钦差大臣彭玉麟的称赏。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谅山前线吃紧,黑旗军将领刘永福缺饷求援,他着力筹得巨款解困,继而又保荐老将冯子材出守镇南关,扭转了战局。

光绪十一年(1885年)八月,李文田回京复职,仍在南书房当值。光绪十四年(1888年),充江南乡试正考官,翌年任浙江乡试正考官。光绪十六年(1890年)四月,升内阁学士,十一月,擢礼部右侍郎。翌年,提督顺天学政。

光绪二十年(1894年)八月,署工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对营私舞弊的现象极为痛恨,不惜得罪权贵,大力稽查整顿,使部务有所改观。同年九月,日军攻陷朝鲜,进逼中国辽东腹地,清军节节败退,他上疏指责主持国政的礼亲王世铎“才具平庸”,“处疏远之地而怀疑畏”,吁请起用较有作为的恭亲王奕䜣。

十一月,辽南陷落,举国震动,他受任为特派团防大臣,负责守卫京城。共事的五城御史担心械少兵单,不能抵御日军的坚枪利炮,终日惴惴不安,他慷慨陈言:“大臣捍卫国家,应置一己安危于度外,万一发生不测,在直庐侧南海子桥边,就是我的殉国之所!”

不久,值慈禧太后六十寿辰,他上疏吁告国难当头,庆典不宜铺张靡费。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朝廷为支付《马关条约》巨额赔款而增加赋税,他竭力反对,痛陈“税民偿倭有五不可”,但未被接纳。继而,上疏指责内阁大臣李鸿章裁撤湘军,排斥异己,专用自己一手经营的淮军的做法。奏疏递上后,亲朋故友都为他担心,他表示:“国家多事之秋,只顾保全一己身家性命,焉配为人臣?”

是年九月二十九日,奉旨稽查京师三司库。十月初,感染风寒,喘病大作,十月二十日病逝于官邸,谥号文诚。

主要影响

李文田学问渊博,生平嗜学不倦,工书善画,经史、兵法、天文、地理,无一不晓。公务之余,勤于治学,对元史及西北史地研究尤精。金石碑帖书籍版本之源流,皆得其要。

著有《元秘史注》《元史地名考》《西游录注》《塞北路程考》《和林金石录》《双溪醉隐集笺》等。是清代著名的蒙古史研究专家和碑学名家。

书法造诣

其书法,运碑入帖,笔力酣畅饱满,意态雍容厚重,功力颇深。李文田篆隶楷诸体皆能。其篆书,笔致温厚蕴藉;隶书则以楷法及碑法书写,挺拔有力,富于变化。而在篆隶楷诸体中,李文田最擅长的还是行楷

陈永正《岭南书法史》一书中对李文田的书法颇多赞誉,认为清中叶学者阮元虽然创有“北碑南帖”一说,但阮元所倡导的碑学在广东并没有多大的影响。而粤中帖学名家吴荣光晚年所书,也只有略参北碑笔法而已。直到李文田出,广东的碑派才正式形成。李文田自创的这种碑派书法,对广东书坛作出了很大贡献。

李文田是岭南一代书法名家,对碑帖源流有深入的砧研。他少年时专工欧阳询,精熟于《九成宫》等碑帖,旁及其他唐碑,后来转学隋碑《苏孝慈墓志》,中年以后,博采汉、魏碑刻。

麦华三在《岭南书法丛谈》一文中说:“芍农书法,实发源于北碑,而畅流于隋碑,所临唐碑,亦以隋碑笔意为之。”“芍农乃以从容自在之笔调一写高古拙朴之北碑,一时书家奉为正宗。清末写碑,陶睿宣近于呆板,赵之谦过于轻佻,惟芍农老成持重,雍容大方,为北派正传。”

李文田既是学者,也是书法名家。他对《兰亭序》的辨伪为百余年来《兰亭序》的论辩揭开了序幕。他首先提出《兰亭序》的文章作者不是王羲之,并阐述了理由,后来郭沫若也赞同此说,认为《兰亭序》是王羲之七代孙、陈代永兴寺僧人智永所写;其次,他从书体上否定定武本《兰亭序》为王羲之笔迹,郭沫若也更进一步推断,这个墨迹本应该就是智永所写的稿本。虽然这段公案至今尚未尘埃落定,难分谁是谁非,但因李文田率先提出的质疑,使书法史上这段极富传奇色彩的悬案变得更具学术性和挑战性。李文田在《兰亭序》研究中的开创之功是会永远载入史册的。

个人作品

李文田传世作品较多,广东省博物馆藏有他写的《楷书轴》《楷书八言联》《行书七言联》《隶书四屏》《书画团扇》。广州美术馆藏有他画于同治庚午年(1870)的《仿李营丘笔法团扇》,《与苏六朋合作风景人物扇面》《楷书轴》《楷书八言联》《隶书六屏》。广州博物馆藏有他写的《篆书八言联》佛山市博物馆有他写的《节录张猛龙碑楷书轴》等6种书法。此处,东莞市、江门市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均藏有他的作品。

藏书大家

学出于郑樵王应麟等人,对辽、金、元三史有研究,对西北史地、金石故物、医学、词章诗文等,考索极详。所居之处,出桌椅外,唯有图籍,列椟数十。有“读五千卷书室”。叶昌炽曾在他门下数年,每得一古本旧拓,与叶昌炽疑义共赏析。精于鉴赏,人称“金石、碑帖、书籍板本之源流,皆得其要”。所藏书籍多为人间少见之书,如禁毁书、宋元明刻抄本等。曾收藏马氏“小玲珑山馆”旧藏的秦代泰山石刻及汉代华岳庙碑,遂将藏书楼名为“泰华楼”(一作泰华山堂),藏三朝石刻颇多,与吴荣光并称“博藏家”。晚年又得清廷赐书,改藏书楼为“赐书楼”。刊刻图书有20余种。孙李棪,字劲庵,所购多金石原拓和名家考校之本,藏于“壁书楼”中,由黄节为之书额。藏书后来被京师图书馆(现北京图书馆)收购一部分,一部分被邓之诚保藏后,捐于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史书记载

《清史稿》记载

李文田,字芍农,广东顺德人。咸丰九年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入直南书房,充日讲起居注官。同治五年,大考,晋中允。九年,督江西学政。累迁侍读学士。秩满,其母年已七十有七矣,将乞终养,会闻朝廷议修园籞,遂入都覆命。既至,谒军机大臣宝鋆,告以东南事可危,李光昭奸猥无行,责其不能匡救。宝鋆曰:“居南斋亦可言,奚必责枢府?”文田曰:“正为是来耳!”疏上,不报。逾岁,上停止园工封事,略言:“巴夏礼等焚毁圆明园,其人尚存。昔既焚之而不惧,安能禁其后之不复为?常人之家偶被盗劫,犹必固其门墙,慎其管钥,未闻有挥金夸富於盗前者。今彗星见,天象谴告,而犹忍而出此,此必内府诸臣及左右憸人导皇上以朘削穷民之举。使朘削而果无他患,则唐至元、明将至今存,大清何以有天下乎?皇上亦思圆明园之所以兴乎?其时高宗西北拓地数千里,东西诸国詟惮天威,府库充盈,物力丰盛,园工取之内帑而民不知,故皆乐园之成。今皆反是,圣明在上,此不待思而决者矣。”疏入,上为动容。俄乞假归。光绪八年,遭母忧。服竟,起故官,入直如故。数迁至礼部侍郎,充经筵讲官,领阁事。二十年,疏请起用恭亲王奕䜣及前布政使游智开,依行。明年,卒,恤如制,谥文诚。

文田学识淹通,述作有体,尤谙究西北舆地。屡典试事,类能识拔绩学,士皆称之。

李文田故居

李文田故居在佛山市区燎原路良巷11号,是佛山仅存的两座大型的府第建筑群之一。李文田祖籍广东顺德,后定居佛山,字仲约,号芍农,咸丰进士,官至礼部左侍郎,其词章书翰,造诣颇深,国内亦有时名,著有《宗伯诗文集》。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建此第,大事铺张,以至建筑群规模较大,且整齐美观,左、右侧还有小巷纵贯首尾,右侧有佛堂、厨房和花园。头进门厅、二进厅堂和三四进住宅坐南向北排列,平面呈长方形,为四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各建筑均硬山顶配锅耳式封火山墙,三开间通面宽10.6米,总面积约500平方米。

头进门厅又称轿厅,为旧俗停轿之处,其门为“回”字门,以砖墙间成左右门房,外表为水磨青砖,花岗石门框,构筑颇具南方特点。二进厅堂进深三间,为造工考究的四柱大厅,前檐廊有轩廊式卷棚顶,厅内梁架为抬梁与穿斗混合式结构,木雕装饰构件颇多,如花架、隔扇、雀替以及屏风等均工艺精致,显示出其官僚宅弟的身价。其两座住宅建筑格式一致,平面均“三间两廊”式布局,硬山搁檩架构,有侧门与小巷相通。目前该建筑群虽已改为民房,但基本原貌尚存、在古代大型宅第建筑类中颇具特点和代表性,是研究佛山历史名人及建筑史难得的实物资料。

李文田纪念馆

李文田纪念馆位于今佛山市顺德区均安镇上村,是李文田的故乡,村里很多人都是姓李的,为了纪念李文田,激励村人勤学奋进,兴建了这座李文田纪念馆,纪念馆门口雕筑了一座李文田像。

李文田墓

李文田墓地位于广州白云山象牙峰山脊,墓地约400平方米,墓前有一对高达五六米的连州青石华表,刻有张之洞所撰的对联。文中直呼李文田为“约农先辈”。李文田墓为半圆形,石砌,约10平方米,墓地左侧有光绪帝赐于李文田的祭葬碑,清楚刻印着李文田的生平事迹,碑文双龙环绕,十分华贵。墓地最右侧的界石上,则写着“李文田第税界”的字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