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术学

更新时间:2023-02-15 13:34

战术学,是研究战斗规律和战斗指导规律的学科军事学术的组成部分。由合同战术学、军种战术学、兵种战术学三个层次构成。战术学以战斗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领域涉及战斗的各个方面,着重研究:战斗的本质、特点和规律,战斗诸要素,准备和实施战斗的原则、方法以及战术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战术学的研究方法等。战术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战斗规律和战斗指导规律,用以指导战斗实践,为夺取战斗的胜利服务。

发展历史

自从有了战斗,人们就开始对战斗规律进行探索。

产生于春秋以前,后亡佚的中国军事文献《军志》和《军政》中就有诸如“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强而避之”等反映作战规律的内容。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兵学兴盛,诸多兵书从不同角度对作战经验进行总结和概括。其中将作战问题归纳为系统理论的《孙子》最具代表性。书中揭示了以“知彼知己”为核心,包括践墨随敌、因形用权、战胜不复、以众击寡、避实击虚、致人而不致于人等作战规律;概括出“攻其不备、出敌不意”“知天知地、胜乃可全”“奇正之变”“兵因敌而制胜”“我专敌分、以众击寡”“因粮于敌”等原则;阐述了进攻、防御等用兵方法,以及在各种地形条件下的作战要领,蕴涵着初步的战术学理论。西汉时期将以往的兵书分成“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四类,其中“兵形势”中的许多著作,包含有战术学的内容。

北宋神宗年间(1068~1085),正式建立“武学”,将《孙子》《吴子》《司马法》《尉缭子》《六韬》《黄石公三略》《唐太宗李卫公问对》等作为武学必读之书。在欧洲,早期战术理论主要反映在军事历史著作中。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艾涅的《战术》等著作中,着重记述史实,也论述了一些战法。

4世纪末至5世纪初,古罗马军事理论家韦格蒂乌斯所著的《论军事》,阐述了战斗制胜取决于运用武器的技巧,熟知兵法而大胆,精锐之师常胜、乌合之众必败,战斗成败依赖于精神因素,出奇可慑服敌人、因袭则无甚可取等作战规律。西方古代战术理论对以后资产阶级战术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欧洲产业革命,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武器装备的发展,作战的规模扩大且日趋复杂。

18世纪法国拿破仑战争,已呈现出由多次战斗和会战才能达成战争目的的特征。1799年普鲁士军事家A.H.D.von比洛在《最新战法要旨》一书中,最先把军事科学划分为战略理论和战术理论。德国军事理论家C.von克劳塞维茨把战术定义为“战斗中使用军队的学问”,其《战术或战斗学讲授计划和提纲》揭示了战斗的本质,分析了战斗的目的、原理、特点、分类;阐述了精神优势是战斗胜利的重要因素,出敌不意是一切行动的基础,必须在决定性的地点上形成优势,进攻是积极的战斗类型等作战规律;概括了集中兵力、出其不意、机动、积极防御、协同等战斗的一般原则;论述了进攻、防御、指挥、利用地形,以及行军、宿营等组织与实施战斗的一般方法,对战术学的形成产生了重大作用。

19世纪下半叶,K.马克思和F.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总结了1848~1849年欧洲革命和巴黎公社武装斗争的经验,论述了集中兵力、掌握主动、攻敌不备、充分准备等一系列战术原则,揭示了战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对科学战术理论的建立起到了奠基作用。近代中国,通过引进西方武器装备和军事理论,翻译和编著许多战术学专著,促进了中国战术学的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随着飞机、坦克、新式火炮等武器大量用于战场,新的兵种相继建立,产生了兵种战术。战斗中各兵种在统一计划下协调一致地行动成为战斗制胜的关键因素,合同战术应运而生,合同战术学及军种战术学、一些兵种战术学逐步形成。特别是战役学的建立,使战术学的研究领域更加明确。V.I.列宁在领导苏俄国内战争和J.斯大林在领导苏联卫国战争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军事思想,论证了战术与技术、战略的关系,论述了集中兵力、预备队及军种、兵种运用等战术理论,丰富了战术学的理论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核武器等现代武器装备的发展,使合同战斗具有立体、纵深、高速机动的性质,战斗突然性、复杂性进一步增大,合同性增强,揭示并反映这些特点和规律的战术学理论内容有了新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末,苏军出版的《战术是军事学术的组成部分》一书,阐述了战术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理论内容、研究方法,战术学在军事学术中的地位,与其他军事学科的相互关系等。80年代,美军通过陆军《作战纲要》率先在西方划分并定义了战略学、战役学、战术学,提出战术学的研究范围包括军一级作战的内容,研究对象区分为战斗和小规模交战,并概括了现代战斗的特点和原则。90年代后,战术学以信息化条件下战斗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信息化条件下以联合作战为背景的战斗问题。

2001年美军颁布的《战术》野战条令,全面集中阐述了以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为背景的陆军战术理论问题,对战术基本问题进行了阐述,对进攻战斗和防御战斗原则、组织实施方法,以及侦察、警戒、机动、救援及其他保障性作战行动作了论述。美国陆军2008年版《作战纲要》将战术学研究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建军开始,就注重研究适应中国革命战争特点的战斗规律和战斗指导规律。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术学的形成和发展,集中体现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之中。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朱德在总结游击作战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十六字诀”,反映了以灵活机动的游击行动能动地夺取战斗胜利的战斗指导规律。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指出:“研究带局部性的战争指导规律,是战役学和战术学的任务”,并在一系列著作中系统地论述了战斗的目的、本质、规律等战术理论问题,奠定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术学理论的基础。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指导作战的“十大军事原则”,对战斗形式、战斗方法、战斗准备、战斗作风等问题都作了科学概括。随着武器装备的改善和战斗规模的扩大,在以步炮为主的合同战斗实践中,形成了合同战斗的原则和方法,合同战术初步形成,战术学理论进一步扩展。

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面对装备现代化的敌人和与国内战争不同的环境,在诸兵种合同战斗实践中,丰富了袭击与强攻相结合的进攻理论;在发展野战阵地防御战斗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坑道为骨干与野战工事相结合的支撑点式坚固阵地防御战斗理论;总结了防空、防坦克、防空降、防化学等新的战斗经验,进一步丰富了战术学理论内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总结以往作战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保卫国家领土、领空、领海的战斗实践,进一步探索现代战斗的特点和规律,编写了合成军队及各军种、兵种的战斗条令,出版了多部战术学专著;部队的合同战术训练不断发展,院校的战术学教学更加系统,战术学理论研究队伍逐步壮大。

21世纪初,由军事科学院编写的《战术学》理论著作的出版标志着战术学研究进入新的阶段。随着战争形态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围绕揭示信息化条件下战斗规律和战斗指导规律,深化合同战术理论,构建联合战术理论的专著、论文大量产生,战术学研究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新气象。包括战斗的本质和要素、战斗规律和战斗指导规律、进攻战斗、防御战斗、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等。战斗的本质和目的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是对立统一的。一般地说,消灭敌人是主要的,保存自己是第二位的;消灭敌人是保存自己最有效的手段,保存自己是消灭敌人的必要条件。它制约一切战斗行动,决定战斗分为进攻和防御两种基本类型。力量、时间、空间诸要素是达成战斗行动的前提条件,信息、打击、防护、机动诸要素是构成战斗行动的基本内容。

表现特点

随着军事技术、军队体制编制等的发展,战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但通常遵循弱守强攻、聚优散劣、精兵制胜的力量决定规律,兵贵神速、因机制胜、地利增效、势优增力的时空相关规律,信息为先、打击为本、机动造势、有防避患的行动主导规律,善谋事昌、勇锐怯钝的智勇制约规律。战斗规律具有客观性、稳定性、动态性和可认识性等特征,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人们只能认识和掌握它,并可在战斗实践中加以运用。

战斗规律有普遍适用的一般规律,也有只适用于特定时间、地点、条件的特殊规律。战斗指导规律受军队性质、军队编制、指挥员素质等制约,但依据战斗规律,通常遵循主观指导与客观相统一的规律。战斗指导规律具有主客观统一性、稳定性、约束性等特征。战斗指导规律不是获取战斗胜利的具体方法,只为正确指导战斗提供一般方法论,需要结合具体战斗灵活运用。进攻战斗一般具有优势的力量,较大的机动空间,行动的主动性和机动性。其目的是打击敌人,攻占重要区域或目标。

进攻战斗

信息化条件下的进攻战斗,是在使用核化生武器或在其威胁下进行的诸兵种合同战斗或诸军种联合战斗,会在激烈的信息对抗中全纵深、全方位同时展开,具有一体性、坚决性、精确性、突然性、快速机动性和速决性等特征。

进攻战斗的原则与方法是:集中优势兵力、火力和信息力,采取袭击、强攻或袭击与强攻相结合的战法,着眼于破坏敌战斗体系,选敌要害,实施纵深立体的突然攻击,速战速决。防御战斗通常能依托有利空间位置,抗击优势敌人的进攻,但机动空间有限,处于被动地位,积极的防御能从被动中争取主动。

防御战斗

防御战斗的目的是扼守阵地,大量杀伤、消耗敌人,争取时间,为转入进攻或保障其他方向的进攻创造条件。信息化条件下的防御战斗,是在使用核化生武器或在其威胁下,在激烈的信息对抗中,全纵深、全方位、立体地进行的。

防御战斗的原则与方法是:集中兵力、火力和信息力,控制主要防御方向和防御体系要害;正确部署兵力,周密组织火力和信息对抗;善于利用空间,巧妙布设阵地、设置障碍物;采取各种防护和保障措施,构成全纵深、全方位、立体、有重点的稳固的防御体系;善于依托空间,把严密防护与积极打击、顽强抗击与积极的攻势行动结合起来,灵活机动地运用兵力、火力、障碍物和信息作战力量等,各个击破敌人的进攻。

分类

战术学包括联合战术学和军种战术学,军种战术学又包括合同战术学和兵种战术学。其中,军种、兵种战术学包括陆军战术学、海军战术学、空军战术学、战略导弹部队战术学,以及陆军、海军、空军的各兵种战术学等分支学科。

①陆军战术学。研究陆军战斗规律和指导规律的学科。着重研究陆军步兵、装甲兵、炮兵、防空兵、陆军航空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电子对抗兵等兵种参加的合同战斗的本质、特点和规律,准备和实施战斗的方法等。

②海军战术学。研究海军战斗规律和指导规律的学科。着重研究海军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海军岸防兵等兵种参加的合同战斗的本质、特点和规律,准备和实施战斗的方法等。

③空军战术学。研究空军战斗规律和指导规律的学科。着重研究空军航空兵、高射炮兵、地空导弹兵、雷达兵及空降兵等兵种参加的合同战斗或独立地进行战斗的本质、特点和规律,准备和实施战斗的方法等。

④战略导弹部队战术学。研究战略导弹部队所属部队、分队遂行作战任务的规律和指导规律的学科。着重研究战略导弹部队所属部队、分队遂行作战任务的本质、特点和规律,准备和遂行作战任务的方法等。

⑤武警战术学。研究武警战斗(处置行动)规律和指导规律的学科。着重研究武警部队依据国家法律,同使用或威胁使用暴力实施犯罪活动的敌对分子、犯罪分子或团伙进行战斗(处置行动)的本质、特点和规律,准备和实施战斗(处置行动)的方法等。

研究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战术学研究方法论的基础。历史方法、逻辑方法、数学方法等是战术学研究应遵循的一般方法,除此之外,战术学还有其特殊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

①战例研究。通过对不同的战斗战例进行分析,揭示战斗的特殊规律,并从特殊规律中抽象概括出战斗的一般规律,形成概念和原理。

②调查研究。研究战斗现状,通过深入客观实际中获取有关信息,并进行分类归纳,综合分析,找出战斗的时代特征。

③理论概括。对复杂的战斗现象进行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研究,通过判断、推理和抽象,总结出系统的理论。

④战术模拟。依据战斗经验、武器性能和编制状况等,运用运筹学方法,通过计算机模拟战斗情况,进行定量分析,通过科学评估,选择正确的战斗方法。信息技术的发展并广泛运用于作战领域,使战术学研究对象――战斗呈现出信息化的新特点,促进战术学的研究内容进一步发展与创新,学科体系不断拓展与完善,战术学研究方法得以日益科学与丰富。

信息化武器装备大量运用于战场,信息权的掌控将成为夺取和保持战斗主动权的关键,信息将成为新的战斗要素,战斗将呈现出全新特点:战斗力量由诸军种、兵种力量综合集成,战斗空间是陆、海、空、天、网络电磁等多维一体空间,战斗形式是非线式、非接触的体系对抗,战斗行动是侦察、打击、防护、保障的整体联动,一体化联合战斗将成为新的战斗形式;信息主导与火力主战将成为新的战斗规律;打敌要害、破击敌体系,精确组织与实施战斗将成为新的战斗原则;信息战斗、火力战斗、特种战斗等将成为主要战斗样式或行动。围绕战斗的新特点,战术学研究将不断发展和创新。联合战术学将成为战术学学科体系中的新学科,战术学的研究对象既包括兵种战斗、军种战斗,又包括诸军种联合战斗,研究领域更加宽广;战术学理论内容既涵盖兵种战术、军种战术理论,又充实了诸军种联合战术理论,理论内容更加丰富,学科体系进一步扩展与完善。同时,战术学学科体系的扩展与完善,不但与包括联合战役学的战役学理论体系相互衔接,而且促进了围绕联合战术学的战术学相邻学科的理论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运用,计算机模拟仿真研究进入了战术学研究领域,战术理论的量化分析和科学评估,使战术的选择与运用更为精确,战斗规律的揭示更加科学。战术学研究方法将更加注重定量分析,将定量分析方法与定性分析方法相结合,推动了战术学朝着更加科学、实用的方向发展。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