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诊合参

更新时间:2024-08-07 20:21

四诊合参,即四诊并用或四诊并重,是中医诊断学的基本观点之一。四诊合参实际上是中医整体观念在诊断学上的具体体现。四诊合参对于全面了解病情,识别真伪,探求本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基本信息

望、闻、问、切四诊,是调查了解疾病不同的四种诊断方法,各有其独特的作用,不应该相互取代,只能互相结合,取长补短。四诊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因此在临床运用时,必须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就是要“四诊合参”。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而系统地了解病情,作出正确的判断。

只强调某种诊法的重要性,而忽略其他的诊法的做法都是不对的。自从王叔和以后,诊脉和舌诊都有很大的发展,因而有些医生便出现一种偏向,往往夸大脉诊,或夸大脉诊和舌诊,一按脉,一望舌便判定病情,莽下处方用药,而忽视四诊和参的原则,这是大大的不对。因为疾病的发生、发展是复杂多变的,症候有真象也有假象,有的假在脉上,有的假在症上,所以临床上有“舍脉从症”和“舍症从脉”的方法。如果四诊不全,便得不到病人的全面的、详细的资料,辨证就欠缺了准确性,甚至发生错误导致很严重的后果。

只有心中常记四诊合参“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的人才能成为一位合格的中医。

中医思维

中医临床误诊误治并非少见,如能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为后车之鉴,无疑是有意义的。笔者通过对古今一些误诊病案的分析,对引起误诊的思维方法,提出以下四点粗浅的看法。一、四诊不备,主观臆测正确的诊断来自对疾病的真切的了解,中医历来强调“四诊合参”的重要性,王学权重庆堂随笔》说:“望、闻、问、切,名曰四诊,人皆知之。夫诊者,审也。审察病情,必四者相合,而可断其虚实寒热之何因也。”有的医务人员忽视“四诊合参”

望诊

是用肉眼观察病人外部的神、色、形、态,以及各种排泄物(如痰、粪、脓、血、尿、月经和血带等),来推断疾病的方法。

闻诊

是通过医生的听觉和嗅觉,收集病人说话的声音和呼吸咳嗽散发出来的气味等材料,作为判断病证的参考。

问诊

是医生通过跟病人或知情人,了解病人的主观症状、疾病发生及演变过程、治疗经历等情况,作为诊断依据的方法。

切诊

主要是切脉,也包括对病人体表一定部位的触诊。中医切脉大多是用手指切按病人的桡动脉处(腕部的寸口),根据病人体表动脉搏动显现的部位、频率、强度、节律和脉波形态等因素组成的综合征象,来了解病人所患病证的内在变化。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