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万春

更新时间:2023-07-14 04:40

俞万春(1794年-1849年),字仲华,自号“忽来道人”,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中国清代小说家。

人物生平

俞万春出身于一个地方官吏的家庭,一生并没有正式任官,科举功名也不过是个“诸生”(秀才)。他在青壮年时代,却曾经长期追随其父在广东的任所,亲身参与了对人民武装反抗的镇压行动。猺民之变,从征有功议叙,性倜傥淡泊,不以功名得失为念。后行医于杭州。常以酒一壶,铁笛一枝,分系牛角,游行于西湖之上,自号黄牛道人。晚年乃奉道、释。弥留时,诵《金刚经》百遍而逝。

主要著作

俞万春著有《结水浒传》(一名《荡寇志》)。俞万春有感于嘉庆以后封建帝国严重危机,积极为统治阶级出谋献策,参加镇压农民起义,要“杜邪说于既作”。他非常不满《水浒传》梁山泊受招安等内容,为抑制《水浒传》的影响,因此接其70回以后,续作此70回。

荡寇志》的主要情节,是写告休管营提辖陈希真陈丽卿父女,受高俅父子迫害,却不“落草为寇”,而是忍辱负重,以杀害起义军的行为,来洗刷自己“犯上”之罪。《荡寇志》的写作,是作者自觉地站在维护封建统治的反动立场上,蓄意对人民群众进行思想上的镇压,来与暴力镇压相配合的,尊王灭寇,维护封建统治,是小说的主旨 ,作者为此苦心孤诣,惨淡经营,不遗余力。作者赋予天神和官军以超群的本领、过人的智慧,同时极力丑化和污蔑农民起义英雄都是“不堪一击”的“杀人放火”之徒,但它文字精练流畅,写陈丽卿受迫害情节,亦具真情实感,行文布局,造语设景,颇具匠心,在艺术上不无可取之处。

但从细节上看,《荡寇志》中的梁山好汉和荡寇“雷将”之间的正邪也并非如此鲜明,很多“雷将”的言行常有自相矛盾之处,而作者也不时隐晦地称赞梁山人物,这使得该书的倾向性变得较为复杂。因此也有观点认为,《荡寇志》实际上是用“曲笔”赞扬《水浒传》的著作,俞万春是个铁杆水浒迷。《荡寇志》中有很多“自相讽刺”的内容,而其主旨实际上与被腰斩前的水浒传版本无异,俞万春写荡寇志表面上丑化梁山好汉,实际上是通过“自我丑化”来颂扬《水浒传》。

据他的家属宣称,《荡寇志》草创于道光六年(1826),写成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间凡“三易其稿”,首尾历二十二年。咸丰元年(1851),其子俞龙光修订润色后,《荡寇志》的初刻本于咸丰三年(1853年)刊行问世,有咸丰七年的重刻本。同治十年(1871)又有复刻大字本。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新校点本。俞万春死于道光二十九年。

《荡寇志》初刻本为咸丰三年(1853)刊。

人物评价

俞万春因《荡寇志》的创作,成为一些创作《水浒传》相关作品的作家口诛笔伐的对象,如褚同庆在他的《水浒新传》中,塑造一名为“余万春”之人物,并使此人落得悲剧下场,以示对《荡寇志》之不满。20世纪著名小说家张恨水更直接批评俞万春“为金圣叹所欺,变本加厉”,所作《荡寇志》“不但文意毫无可取,且令人读之,每增不快”,认为《水浒传》作者应该对俞万春“数掴其颊以责其不肖”。

有学者认为,俞万春的《荡寇志》是中国第一部带有科幻色彩的小说,因为书中有大篇幅对机械、科技的描写,例如书中的“奔雷车”与后来的装甲车颇为相似,而书中描写的大型潜艇“沉螺舟”则早于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几十年。尽管《荡寇志》仍然带有妖术等传统小说的迷信成分,但是它作为中国最早对现代科技有描写的小说,而且还预言了一些未来的技术成果,足以令其成为中国科幻小说的开山鼻祖。

艺术形象

在现代褚同庆的小说《水浒新传》中,有塑造出一个以俞万春为原型的军官余万春,余万春是高俅亲信,任殿帅府统制,绰号杆棒,在东京极是有名,与董平比武,“只辨得招架遮拦。斗到三十来合,早被董平觅得破绽,一枪柄便扫下马来。后在征剿梁山时被封为招讨副使,与监军梁师平勾结,陷害正使孙立,被孙立之子孙新斩杀。

在《荡寇志》的衍生同人小说《续义传》中,作者也有塑造出一个隐射俞万春的人物俞忽来,俞忽来是青州府衙师爷,因文笔做功上佳而被哈兰生看中,委派掌管礼拜寺。结果因其嗜酒如命,口无遮拦,泄露出礼拜寺真相,最终被袁慰庭用锏打死。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