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官县

更新时间:2024-01-23 18:53

侯官县是中国旧县名,历史上辖境大致为现今的福建省福州市区西部和闽侯县的西北部地区,长期隶属于福建福州府,与闽县分辖福州府治,形成一府两县的局面。

辖区

清朝,侯官县辖4坊、61都,统114图。清末废乡、都,建区,侯官县分为22区,与闽县分治今闽侯县以及福州城内区、浦东浦西区(南台岛)和上渡区,其中城内区分为:东段(宦贵巷一带)、西段(西门大街一带)、北段(府直街、北大街一带)、中段(总督口、小龙湫一带)、南段(南大街杨桥巷南后街光禄坊一带)五段。

历史渊源

古代

东汉建安元年(196年),冶县改为侯官县,包括以后的福州、兴化泉州漳州4府地,属会稽郡南部都尉。

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分出会稽南部都尉地,设建安郡。侯官县(今福州)属建安郡,置典船校尉西晋太康三年(282年),分出建安郡部分地设晋安郡,隶属于扬州(州治在建邺,后改名建康,即今南京)。侯官县(今福州鼓楼区)为晋安郡治。

南朝宋泰始四年(468年),晋安郡改名晋平郡。不久,复原名。侯官县(今福州鼓楼区)属之。

南朝梁普通六年(525年),晋安郡改属东扬州。侯官县(今福州鼓楼区)属之。

陈永定元年(557年),晋安郡设闽州,侯官县为州郡治所。天嘉六年(565年),撤销闽州,晋安仍属东扬州。光大二年(568年),晋安郡设丰州,侯官县仍为州郡治所。

隋开皇九年(589年),因丰州境内有泉山,改名泉州(治所仍在侯官县),废建安郡闽县侯官并入闽县,归泉州统属。武德六年,建州析部分地置泉州(州治在闽县),复置侯官县属泉州。

武德八年(625年),改名丰州,置丰州都督府。贞观元年(627年),丰州改称泉州。景云二年(711年),改泉州(今福州)为闽州都督府。

开元十三年(725年),闽州都督府因州西北有福山,改称福州都督府。侯官县属之。

天宝元年(742年),闽州改称长乐郡乾元元年(758年),复称福州都督府。乾宁三年(896年),置福州威武军。侯官县属之。

五代后梁贞明六年(920年),升福州为大都督府。后唐天成元年(926年),王审知子延翰在福州建大闽国。长兴四年(933年),闽王王延钧(鏻)称帝,改元龙启,升福州为长乐府。后晋开运二年(945年),王延政改称闽王,以福州为东都,。后汉乾祐元年(948年),福州归吴越钱氏统治,复称福州威武军。后周广顺元年(951年),改福州威武军为福州彰武军侯官县属之。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钱俶向宋纳土请降,宋改福州彰武军为福州威武军,属两浙西南路。太平兴国四年。雍熙二年(985年)置福建路。侯官县属之。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福安府福州路,隶福建行中书省。之后,福建行中书省数次改为宣慰使司,又复为行中书省,并一度改称行尚书省。至元二十二年,福建行省并入江浙行省,省治在杭州。福州归福建道,仍为福州路。元贞元年(1295年),福清县升为福清州。元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吴元年,1367年),朱元璋讨平盘踞福建的陈友定,改福州路为福州府。侯官县与闽县同为省州府路治所。

明洪武二年(1369年),置福建行中书省。洪武九年,明廷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使司)。南明隆武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明唐王朱聿键即帝位于福州,建元隆武,定都福州,称福京,福州府更名天兴府。侯官县与闽县同为省府治所。

清顺治三年(1646年),天兴府复称福州府。侯官县与闽县同为省府治所。

近代

民国元年(1912年),闽县、侯官县合并为闽侯府,属东路道(民国3年,改称闽海道)。民国2年3月,改闽侯府为闽侯县,福州为闽侯县治,仍为省城。

地图信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