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农事试验场旧址

更新时间:2024-07-18 19:28

清农事试验场旧址,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37号北京动物园内,原为清康亲王赐园,于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收为御园改称乐善园,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划为农事试验场,现为北京动物园

历史沿革

明朝时期,此处为皇室御园。

清朝初年,此处赐给康亲王爱新觉罗·杰书

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康亲王赐园收为御园,重修后改称乐善园。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商部奏请将乐善园及附近的广善寺、慧安寺、继园(三贝子花园)划为农事试验场。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农事试验场建成,并对外开放。

民国四年(1915年),农事试验场改称中央农事试验场。

民国十七年(1928年),中央农事试验场改称北平农事试验场。

民国十八年(1929年),北平农事试验场改称天然博物院。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天然博物院改称北平农事试验场。

1950年3月1日,北平农事试验场辟为西郊公园。

1955年4月10日,西郊公园改称北京动物园

1987年,北京动物园对清农事试验场旧址大门的砖雕部分进行复原修复。

1996年,清农事试验场旧址鬯春堂受火灾波及,造成部分受损。

1998年,清农事试验场旧址鬯春堂进行复建。

2000年,清农事试验场旧址鬯春堂竣工。

2015年10月,清农事试验场旧址畅观楼正式面向公众开放。

2020年10月,北京动物园为保护清农事试验场旧址大门,启用新建公园大门。

建筑格局

清农事试验场旧址现存建筑有畅观楼、鬯春堂、大门、门内正楼及侧楼。畅观楼和鬯春堂均位于清农事试验场旧址西侧。畅观楼建筑面积约1300平方米,原为专供慈禧太后颐和园途中休息的住所。鬯春堂建筑面积约320平方米,原为陪同慈禧太后去颐和园途中高级官吏休息的住所。

主要建筑

历史文化

艺文

豳风堂外驻虹游,自在庄前辟绿畴。亲御麟毫题赐额,至尊侍坐畅观楼。——《清宫词》

相关人物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又名帝象,化名中山樵,中华民国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了《五权宪法》。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民国元年(1912年)8月29日、31日,9月1日,先后三次在清农事试验场旧址的畅观楼居住,参加广东公会、全国铁路协会、邮政协会、北京参议院及军警界为其举行的欢迎会,并发表演说。

宋教仁(1882年4月5日—1913年3月22日),字得尊,号遁初,一作钝初、遯初、敦初,别号渔父,化名犟斋、宋錬、中岛等,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仙瑞乡上坊村香冲(今漳江镇教仁村香冲组)人。中国近代革命先驱者之一,被称作为“中国宪政之父”。民国二年(1912年)3月出任中华民国第一届内阁农林总长和辞职后的4月至12月期间一直住在清农事试验场旧址的鬯春堂,并经常在鬯春堂开会会客,为推行资产阶级革命开展大量活动。

名称勘误

1984年5月24日,畅观楼、豳风堂、鬯春堂被共同公布为北京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由于历史原因,保护名称不够准确,实际上述建筑均为原清农事试验场的建筑遗存。乐善园的建筑遗存早在建农事试验场前就荡然无存了。其中畅观楼、鬯春堂所处位置,也并非原乐善园之内,而是原继园所在地。

文物价值

清农事试验场旧址是研究清晚期西式及中式建筑较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文物保护

1984年5月24日,乐善园建筑遗存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25日,清农事试验场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景点

地理位置

清农事试验场旧址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37号北京动物园内。

交通路线

北京市内乘坐334路公交车,在动物园枢纽站下车前往;

北京市内乘坐87、105、107、111、305、604路公交车,在动物园站下车前往。

北京市内乘坐地铁4号线,在动物园站下车前往。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距离清农事试验场旧址约7.4千米,驾车约33分钟。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