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纪闻

更新时间:2022-03-12 12:27

中外纪闻是清末维新派主办的一份报刊,康有为主办的《万国公报》是其前身。1895年8月17日,《万国公报》在北京创刊,由京报房代印代发。木板雕印,版式如同《京报》。旨在开通风气,广联人才,为变法先声。梁启超、麦孟华编辑。每册刊论说一篇,多选自广学会所出书报,少数为梁、麦自撰。宣传兴实业、育人才、办学校。随《京报》免费分送京师官绅,反响强烈。1895年12月16日更名《中外纪闻》,成为强学会机关报,仍为双日刊,改为木活字竹纸印刷,每期10页左右一册。内容首为阁抄;余依次为选登英国路透社新闻电讯,选译《泰晤士报》等外国报纸的消息、评论;选录津、沪、港、粤、汉等地报纸的新闻、言论,摘编“西国格致有用诸书”;最后附有梁启超等人的编者按和论说。1896年1月20日,光绪皇帝下令封闭京师强学会,该刊被迫停刊。现见到的最后一期《中外纪闻》出版于1896年1月16日。

简介

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之后不久,创办了《万国公报》。《万国公报》自1895年8月17日开始正式刊行,为双日刊,每册有编号,无出版年月。报名与英国美国传教士所办之报相同,因为上海广学会编的《万国公报》在政府官僚中行销有年,故袭用其名,以利推广。

万国公报》每册有论文一篇,长篇则分期连载,除转载广学会和其他报刊外,撰文未署名,实际出于梁启超麦孟华之手。北京强学会成立以后,“先以报事为主”,把《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梁启超汪大燮为主笔。

《中外纪闻》于12月16日正式刊行,双日刊,木活字印刷,每册注明出版年月,无编号,封面有紫红色“中外纪闻”四字。《中外纪闻》发刊一个月零五天,即遭封禁,但“译印西国格致有用之书”,在今存各册中,有《英国幅员考》《西国铁路考》《地球奇妙论》等。图1中提供《选译西字报》的全文文稿。

《中外纪闻》是资产阶级早期政治团体的机关刊物,它除选登“阁抄”、译载新闻外,又载“格致有用之书”,探讨“万国强弱之原”,提出言政敷治的建议,在中国近代政治史、新闻史上有一定地位。

历史相关

京师强学会成立后,在1895年将《万国公报》改名《中外纪闻》,并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梁启超汪大燮主编,是中国资产阶级政党报刊的萌芽,是维新派北方的代表。《中外纪闻》:京师强学会的机关报,维新派的重要舆论窗口,其前身是《万国公报》。该报的出版使广大官员和知识分子“渐知新法之益”,为改良派政治团体的建立和改良运动的进一步开展创造了有力条件。1896年元月20日停刊。是中国近代报刊产生的实质性标志。

特点介绍

《中外纪闻》特点:1.刊登外文报纸、外文电讯的译文。2.介绍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情况、自然科学知识,也评论中西方社会的得失,宣传中国应该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